【论文分享】Neural response to fast food commercials in adolescents predicts intake

沈强 2020-02-25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因最近的疫情,不能在外面下馆子。只能宅在家里看各类美食节目,美食广告解解馋,可谓“望梅止渴”。但是食品广告是全球肥胖率不断上升的重大因素,而食品广告的主要目标就是青少年群体。对于青少年这个群体,快餐的诱惑往往非常巨大,快餐也往往以不健康的食品为特色。如今,越来越提倡健康的饮食习惯,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快餐餐厅的健康食品的广告是否会影响人们的饮食行为。尤其是对于食品广告预测青少年饮食摄入量的这一研究也少之甚少。本期我们将推送耶鲁博士Ashley N Gearhard为第一作者的论文《Neural response to fast food commercials in adolescents predicts intake》,此论文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期刊上。

        此论文有两个假设,假设1,青少年观看不健康食品的广告后,奖赏回路相关脑区(如:NAcc)激活,会增加青少年对于垃圾食品的摄入量。
        假设2,青少年观看健康食品的广告后,奖赏回路相关脑区激活,会增加青少年对于健康食品的摄入量。
        实验过程:研究共招募了171位有效青少年(13-16岁)被试进行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实验。实验时间大多数控制在15:00-18:00,少数在10:30-14:00这两个用餐时间,刚开始被试会做饥饿状态的打分(1-100),被试需要一定的饥饿状态方可进行实验。接下来被试躺在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仪中,观看不同的广告,广告类别分别为不健康食品广告(如:芝士汉堡),健康食品广告(如:沙拉),手机广告作为对照组。食品皆来自McDonalds ,Wendy’s两家商业快餐店。手机广告则来自AT&T ,Verizon两家厂牌。广告的顺序被任意打乱。最后进行对食品和手机的喜爱量表评估(Self-reported liking)。实验结束后,在快餐餐厅进行点单,食物类别,用餐时间不限。记录参与者最后摄入的食品类别和摄入量。
        实验结果发现,神经指标可以作为食物总摄入量的预测指标。对于不健康的快餐商业广告,奖赏相关区域的神经活动增强(伏隔核,尾状核)可预测更大的总食物摄入量;与非食物广告相比,观看健康食品广告导致伏隔核,海马体活动的增强,预测了对于不健康食品的更多摄入量和食物的总摄入量,却和健康食品的摄入量没有任何关系。
        美食吸引力十足的快餐美食广告通过奖赏机制在无形之中正在导致一些青少年暴饮暴食,看更多的健康的快餐商业广告似乎对健康食物的摄入不起作用,不如让宅在家中的青少年们少看快餐商业广告来得更有效些。


        论文信息:Gearhardt, A. N., Yokum, S., Harris, J. L., Epstein, L. H., & Lumeng, J. C. (2020). Neural response to fast food commercials in adolescents predicts intak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